西安石油大学文件
西石大高〔2016〕159号
关于印发《西安石油大学本科教学工作
审核评估工作方案》的通知
各院(部、系),机关、教辅、后勤各单位:
现将《西安石油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方案》印发你们,请遵照执行。
西安石油大学
2016年9月12日
西安石油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
评估工作方案
根据教育部《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》(教高〔2013〕10号)和陕西省教育厅《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》(陕教高办〔2016〕32号)要求,为做好评建工作,全面提高本科教学工作水平,特制定本方案。
一、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
(一)指导思想
深入贯彻落实《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》(教高〔2011〕9号),依据《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实施方法》,坚持“以评促建、以评促改、以评促管、评建结合、重在建设”的方针,巩固巡视诊断工作成果,紧密结合我校实际,认真开展自评自建,突出内涵建设,突出特色发展;强化办学合理定位,强化教学中心地位,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,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工作,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。
(二)工作目标
进一步明确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,完善本科教学质量标准,规范教学管理,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及其长效运行机制;全面加强本科教学保障条件建设、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工作;圆满完成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各项任务。
二、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责
(一)审核评估工作领导小组
组 长:赛云秀 屈 展
副组长:李延平 张 木 雷西合 杨恒仓 李天太
杨战社 陈军斌 李 华
成 员:何军民 吴 伟 徐学利 孟开元 王宏卫
常青林 程永清 何 铖 司马文龙 李国武
肖忠祥 李 琳 赵承胜 覃 彪 谭成仟
蔡上游 雷志君 耿 岭 夏 玮 李 方
王学龙 董 皓 贾莉娜
各院(部、系)院长(主任)
审核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高教研究与评估中心。
办公室主任:何军民
副 主 任:吴 伟
工作职责:
(1)审核评估重大事项的研究与决策;
(2)审定学校工作方案、自评报告、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、整改报告等;
(3)统筹协调审核评估工作的开展。
(二)审核评估工作小组
组 长:陈军斌
副组长:何军民 吴 伟 徐学利
成 员:孟开元 李国武 王宏卫 夏 玮 程永清
司马文龙 何 铖 李 琳 肖忠祥 谭成仟
王学龙 耿 岭 贾莉娜 董 皓 时保宏
工作职责:
(1)制订学校审核评估工作实施方案;
(2)组织撰写《自评报告》和《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》;
(3)组织完成支撑材料的收集、整理、编目与归档;
(4)审议协调组提交的接待方案和材料组提交的整改工作方案;
(5)组织审核评估工作的宣传报道;
(6)协调解决工作组内的重大问题。
评建工作小组设四个工作组:
1.协调组
组 长:何军民 吴 伟
成 员:徐学利 孟开元 常青林 林红先 蔡 强
易和平 蒋华义 时保宏
工作职责:
(1)负责对外联络审核评估专家,对内协调各工作小组的工作;
(2)负责制订审核评估专家进校后的接待方案及联络协调工作。
2.宣传组
组 长:李国武
成 员:林红先 王学龙 刘陕军 易和平
工作职责:
(1)宣传审核评估政策和相关知识,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;
(2)报道审核评估工作动态,组织经验交流。
3.自评报告组
组 长:徐学利
副组长:吴 伟 罗 静 种宇宏
成 员:王宏卫 孟开元 程永清 司马文龙 何 铖
蔡上游 谭成仟 肖忠祥 李 琳 张君涛
王学龙 贾莉娜 董 皓 时保宏 席利哲
苟毅飞 王惠君
工作职责:
(1)自评报告文稿撰写;
(2)收集整理相关支撑材料;
(3)在各相关工作小组提交的自评文稿的基础上,统稿形成学校《自评报告》(含PPT);
(4)提交审核评估专家组案头资料等印制、装订。
4.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组
组 长:吴 伟
副组长:时保宏
成 员:张刊林 张君涛 屈文涛 聂朝恩 易和平
蒋华义 王 晓 袁通路 董 皓 王学龙
工作职责:
(1)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收集、整理、统计和分析,撰写《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》;
(2)根据《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》对照指标要求,指导各工作小组、各院(部、系)开展整改工作;
(3)评建网站的建设与维护等
(4)专家进校考察期间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解释工作。
(三)审核评估自查专家组
组 长:陈军斌
副组长:吴 伟 郝华宁
成 员:王文珍 王晓方 朱 琳 张家田 柯卓英
袁 森 贾振安 吴应龙 冯军刚 祖延秀
张玄奇 石冬莲 汤 楠 史 俊 李 津
邵兴国 王新建 刘昌迅 卫红春 李聚源
张倩霞 校教学评估专家库成员
工作职责:
(1)抽查各院(部、系)专业建设规划、人才培养方案、教学大纲、教学管理文件、试卷、毕业设计(论文)等教学资料;
(2)督导听课与评价;
(3)模拟审核评估专家进行现场考察。
(4)对各部门、各教学院部评建工作进行咨询、指导、检查,并提出整改意见。
(四)审核评估督察组
组 长:李延平
副组长:赵承胜 常青林
成 员:夏 晨 蔡 强 田虹霞
职 责:
(1)督察各工作组、各院(部、系)工作任务落实与完成情况;
(2)协助落实领导小组决议事项。
三、教学院(部、系)审核评估工作组织机构及工作任务
教学院(部、系)针对本单位审核评估工作的计划,领导、组织和开展自评,成立相关组织机构,其中应成立本单位审核评估工作的评建工作领导小组,由院长(主任)、党委书记、教学副院长(副主任)、副书记和有关人员组成。
各院(部、系)主要工作任务:
1.根据学校迎接审核评估工作实施方案,制定本单位的工作计划,要求细化分解任务,责任落实到人。
2.做好本单位教师、学生的宣传、动员和教育工作,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。
3.按要求对近三年的试卷、课程考试质量分析报告进行整理归档;对近三年的毕业设计(论文)进行整理归档,完善毕业设计(论文)登记表和分析统计表。
4.收集整理学科建设规划、专业建设规划、师资队伍建设规划、课程建设规划、人才培养方案、课程教学大纲、实验教学大纲、实习大纲、课程设计大纲、授课计划等教学建设、教学改革、教学运行的管理资料,并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总结,形成学院自评报告。
5.收集整理实验室、实践教学基地的使用记录、使用效果分析等资料。
6.组织开展听课、教学观摩、教学检查等活动,进一步提高教师讲课能力和水平。
7.收集整理反应学生学风、学习效果、人才培养效果的相关资料。
四、审核评估工作进度安排
(一)第一阶段:组织准备(2016年7月—8月)
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全校师生学习审核评估相关文件,研究部署评建工作,主要工作有:
(1)研究制定评建工作方案,完成评建工作任务分解,明确职责;
(2)组织全校学习审核评估相关文件,把握审核评估要求;
(3)召开会议进行评建工作部署。
(二)第二阶段:校内自评(2016年9月3日—9月16日)
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学校和二级单位两级自评,主要工作有:
(1)各单位开展自评自建,收集整理支撑材料和教学档案;
(2)进行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采集、分析工作;
(3)自评专家组对各单位进行初评;
(4)根据自评制定学校整改建设方案;
(5)开展学校自评报告撰写和支撑材料、案头材料收集整理工作。
(三)第三阶段:整改建设(2016年9月17日—10月16日)
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整改和建设,主要工作有:
(1)各单位根据单位自评和学校自评开展整改建设;
(2)各单位提交相关支撑材料和材料清单;
(3)完善学校自评报告和支撑材料、案头材料;
(4)学校对各单位整改情况进行检查;
(5)制定教育部审核评估专家进校评估相关工作方案。
(四)第四阶段:专家进校(2016年10月17日—10月21日)
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做好教育部审核评估专家进校评估期间的组织、协调和服务,主要工作有:
(1)检查并完善专家案头资料;
(2)做好专家组进校综合服务工作;
(3)落实专家组听课看课、走访、深度访谈等各种考察活动;
(4)做好专家考察见面会、评估意见反馈会、座谈会及专家组内部会议的组织和服务工作。
(五)第五阶段:整改提升(专家组评估结束后)
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做好教育部审核评估专家组反馈意见的落实、整改,主要工作有:
(1)召开不同层次专题会议,总结评建工作,研究整改工作,完善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;
(2)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,并做好落实、检查工作;
(3)全校开展评估后的整改工作,形成《整改工作总结》。
五、工作要求
1.提高认识,高度重视。各单位要充分认识教育部高校审核评估工作的重要性,加强对审核评估的指标内涵、工作方法的学习与研究,按照审核评估工作实施方案的安排,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,高度重视、真抓实干,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。
2.加强领导,落实责任。各单位要加强对审核评估工作的组织领导,按照《西安石油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任务分解表》的要求,进一步细化任务、责任落实到人。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审核评估工作的第一责任人,要强化责任意识,做好组织领导工作。
3.加强协调,狠抓落实。各单位要按照审核评估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,狠抓工作任务的落实。各工作组要强化统筹、协调,加强院(部、系)及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,确保各项工作按时完成。
本次高校审核评估工作是对我校本科教育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验,全校上下要统一思想、高度重视、主动配合、认真自查、积极整改,以审核评估为契机,进一步优化办学思路,不断提升治校能力,努力打造学科专业优势,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。
附件:西安石油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任务分解表
附件:
西安石油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任务分解表
审核项目 | 审核要素 | 审核要点 | 任务承担单位 |
1.定位与目标 (10分) | 1.1办学定位 (3分) | (1) 学校办学定位及确定依据 | 党政办公室、高评中心 |
(2) 办学定位在学校发展规划中的体现 | 党政办公室、高评中心 |
1.2培养目标 (3分) | (1) 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及确定依据 | 高评中心、教务处 |
(2) 专业培养目标、标准及确定依据 | 教务处、 各院(部、系) |
(3)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、主要措施 | 实验室管理处、教务处、 各院(部、系) |
1.3人才培养中心地位(4分) | (1) 落实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政策与措施 | 教务处、党政办公室 |
(2) 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体现与效果 | 党政办公室、高评中心 |
(3) 学校领导对本科教学的重视情况 | 党政办公室、教务处 |
2.师资队伍 (15分) | 2.1数量与结 构(4.0分) | (1) 教师队伍的数量与结构 | 人事处、各院(部、系) |
(2) 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及发展态势 | 人事处、各院(部、系) |
2.2教育教学 水平(4.0分) | (1) 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 | 人事处、各院(部、系) |
(2) 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措施与效果 | 人事处、工会、教务处、 各院(部、系) |
(3) 教学名师培养及作用发挥 | 教务处、人事处 |
2.3教师教学投入(4分) | (1) 教授、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 | 教务处、 各院(部、系) |
(2) 教师开展教学研究、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情况 | 教务处、 各院(部、系) |
(3) 鼓励教师安心、热心从教的政策措施及执行情况 | 人事处、教务处 |
2.4教师发展 与服务(3分) | (1)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政策措施 | 人事处、教务处 |
(2) 服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政策措施 | 人事处 |
(3) 名师工作室建设及作用发挥情况 | 人事处 |
3.教学资源 (25分) | 3.1教学经费 (8分) | (1) 教学经费投入及保障机制 | 计划财务处 |
(2) 学校教学经费年度变化情况 | 计划财务处 |
(3) 教学经费分配方式、比例及使用效益 | 计划财务处、国有资产处、实验室管理处、教务处 |
3.2教学设施 (5分) | (1) 教学设施满足教学需要情况 | 国有资产处、实验室管理处、图书馆、信息中心、 基建处、后勤管理处、 体育系 |
(2) 教学、科研设施开放程度及利用情况 | 实验室管理处、 科技处、图书馆 |
(3) 教学信息化条件及资源建设 | 信息中心、实验室管理处、国有资产处、教务处 |
(4) 近五年实验室建设及设备改造情况 | 实验室管理处、 国有资产处 |
3.3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 (5分) | (1) 专业建设规划与执行 | 教务处、 各院(部、系) |
(2) 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,优势专业与新专业建设 | 教务处、 各院(部、系) |
(3) 培养方案的制定、执行与调整 | 教务处、 各院(部、系) |
3.4课程资源 (5分) | (1) 课程建设规划与执行 | 教务处、 各院(部、系) |
(2) 课程的数量、结构及优质课程资源建设 | 教务处、 各院(部、系) |
(3) 教材建设与选用 | 教务处、 各院(部、系) |
(4)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| 教务处、 各院(部、系) |
3.5社会资源 (2分) | (1) 合作办学、合作育人的措施与效果 | 合作发展处、教务处、 科技处、学生工作处、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、 各院(部、系) |
(2) 共建教学资源情况 | 实验室管理处、合作发展处、科技处、学生工作处、 各院(部、系) |
(3) 社会捐赠情况 | 合作发展处、学生工作处、科技处、工会、 各院(部、系) |
4.培养过程 (25分) | 4.1教学改革 (6分) | (1) 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及政策措施 | 教务处、各院(部、系) |
(2)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| 教务处、各院(部、系) |
(3) 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和教学成果奖培育 | 教务处、各院(部、系) |
(4) 教学及管理信息化 | 教务处、信息中心、 各院(部、系) |
(5) 学生转专业制度及实施 | 教务处、 各院(部、系) |
4.2课堂教学 (8分) | (1) 教学大纲的制订、执行与修订 | 教务处、 各院(部、系) |
(2) 教学内容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,科研转化教学 | 教务处、科技处、 各院(部、系) |
(3) 教师教学方法,学生学习方法 | 教务处、 各院(部、系) |
(4) 考试考核的方式方法及管理 | 教务处、 各院(部、系) |
(5) 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| 教务处、各院(部、系) |
(6) 小班化教学及分层分类教学情况 | 教务处、各院(部、系) |
4.3实践教学 (4分) | (1)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| 实验室管理处、 各院(部、系) |
(2) 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开放情况 | 实验室管理处、 各院(部、系) |
(3) 实习实训、社会实践、毕业设计(论文)的落实及效果 | 教务处、实验室管理处、 学生工作处、校团委、 各院(部、系) |
4.4 第二课堂 (3分) | (1) 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与保障措施 | 实验室管理处、学生工作处、校团委、教务处、 各院(部、系) |
(2) 社团建设与校园文化、科技活动及育人效果 | 校团委、学生工作处、 各院(部、系) |
(3) 学生国内外交流学习情况 |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、 教务处、各院(部、系) |
4.5创新创业 教育(4分) | (1)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及创新创业改革试点学院建设 | 实验室管理处、 各院(部、系) |
(2) 创新创业平台、基地建设及使用情况 | 实验室管理处、 各院(部、系) |
(3)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、“互联网+”大赛等竞赛覆盖面、受益面 | 实验室管理处、 各院(部、系) |
(4) 创新创业教育经费支持、师资培养及政策措施 | 实验室管理处、 各院(部、系) |
5.学生发展 (13分) | 5.1招生及生源情况(2分) | (1) 学校总体生源状况 | 教务处 |
(2) 各专业生源数量及特征 | 教务处 |
5.2学生指导 与服务(3分) | (1) 学生指导与服务的内容及效果 | 学生工作处、 校团委、各院(部、系) |
(2) 学生指导与服务的组织与条件保障 | 学生工作处、 校团委、各院(部、系) |
(3) 学生对指导与服务的评价 | 学生工作处、 校团委、各院(部、系) |
5.3学风与学习效果(5分) | (1) 学风建设的措施与效果 | 学生工作处、 校团委、各院(部、系) |
(2) 学生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表现 | 学生工作处、教务处、 校团委、各院(部、系) |
(3) 学生对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 | 学生工作处、 校团委、各院(部、系) |
(4) 大学生创新创业、各类竞赛奖励及科研成果 | 实验室管理处、 学生工作处、科技处 校团委、各院(部、系) |
5.4就业与发展 (3分) | (1) 毕业生就业率与职业发展情况 | 学生工作处、 各院(部、系) |
(2)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| 学生处、合作发展处、 各院(部、系) |
6.质量保障 (12分) | 6.1教学质量保障体系(4分) | (1) 质量标准建设 | 高评中心、教务处、 各院(部、系) |
(2) 学校质量保障模式及体系结构 | 高评中心、教务处 各院(部、系) |
(3) 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、制度建设 | 高评中心、教务处、 各院(部、系) |
(4) 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建设 | 高评中心、教务处、 各院(部、系) |
6.2质量监控 (3分) | (1) 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内容与方式 | 高评中心、教务处、 各院(部、系) |
(2) 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实施效果 | 高评中心、教务处、 各院(部、系) |
(3) 年度质量报告发布情况 | 高评中心、教务处、 各院(部、系) |
6.3质量信息及利用(3分) | (1) 校内教学状态数据库建设情况 | 高评中心、教务处 |
(2) 质量信息统计、分析、反馈机制 | 高评中心、教务处 |
(3) 质量信息公开及年度质量报告 | 高评中心、教务处 |
6.4质量改进 (2分) | (1) 质量改进的途径与方法 | 高评中心、教务处 |
(2) 质量改进的效果与评价 | 高评中心、教务处 |
自选特色 项 目 (0-5分) | 学校可自行选择有特色的补充项目 | 教务处 |